2. 内源组织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促进组织再生的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致残度高,治愈率低。由于神经元自身没有再生能力,因此,如何实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实践面临的巨大难题。迄今的研究表明,成体神经发生主要存在于脑内两个狭小的区域: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我们发现,除上述神经干细胞分布区外,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区域都存在丰富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在VEGF 和FGF 的作用下被激活,经增殖、迁移等过程到达损伤部位,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这一发现为采用外源干预措施实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动物模型中,采用内源神经干细胞谱系分化示踪体系,通过原位捕获-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筛选并验证调控神经干细胞动员的关键基因,揭示神经干细胞动员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区修复和再生的干预因子,探讨在外源因子干预下,神经血管单元再生的规律和神经环路重建的条件。